基本資料
身分:博士生
Email:s112045851@m112.nthu.edu.tw
研究領域:教育社會學
研究興趣:主體化、存在
學歷
碩士: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
學士: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經歷
- 新竹市立建功高中歷史科兼任教師(2023.2-2024.1)
- 國立新竹高中歷史科兼任老師(2022.8-2024.7)
- 國立新竹高中公民科兼任老師(2017.8-2018.2)
學術自述
我的研究重心是討論當代台灣學生在國民教育的學習文化,但並不限於考察學生主觀的意義世界,而是將學習主體的形成放在一個整體性的動態網絡裡面,我稱為「主體化」的研究路徑。不同於既有的研究往往將校內、校外分成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我認為應關注多元行動者所建立的權力網絡,以及在權力網絡中動態的身分認同。
我在2018年到2023年之間,針對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志工(彩虹媽媽)的研究,分析國小「生命教育」課程的後台,同時揭示校內/校外界線的模糊性和動態性:當家長加入組織後,學習了組織的生命教育課程,獲得了入班教學的經驗,加上志工彼此的互動與激勵,使得母親不再局限於家內的親子關係,參加志工活動豐富了母親身分的意義。
在2024年後,我繼續探索多元的課程制定者樣貌,將研究結合歷史脈絡,向前延伸到1999年高中課程改革的開端,我指出了在改革之中曾經存在著多種對學生的想像,也初步勾勒了這些想像的消長過程。
這些研究成果試圖豐富我們對國民教育現場的理解,也用一個更加寬廣的角度來理解學生是在什麼樣的條件之中探索、追求自我。此外,我對於主體(subject)和存在(being)的哲學也有高度興趣,我嘗試找尋更符合臺灣人主體的理論框架。
著作
專書論文
- 張翊,2023,〈讓孩子生命啟航,母親生命「靠岸」:彩虹媽媽的主體化〉。收錄於黃應貴、林開世主編《性別、主體性、重構生命世界》,頁237-299。新北:群學。
會議論文
- 張翊,2024,〈成就全人?臺灣高中教育改革中的論述與學生的「化身」〉。發表於「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第八屆社會理論研討會暨經典論壇」研討會,6月24日,台中:東海大學社會系。
- 張翊,2021,〈讓孩子生命啟航、母親生命「靠岸」:彩虹媽媽的主體化過程〉,發表於「新世紀的社會與文化第九單元:性別、世代與年齡」,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人社院學士班。
- 張翊,2018,〈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志工的教育實踐:以讀書會討論為核心的考察〉,發表於「2018清華大學性別研究學生發表會」,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性別研究中心。
- 張翊,2018,〈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志工的培訓、實踐與「母親」再創造〉,發表於「2018台灣社會學年會」,新竹: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其他
- 張翊、楊釺玉、林子維,2024《十期:黃應貴教授紀念專輯》。 https://online.fliphtml5.com/eercn/btew/index.html%E2%81%A9?fbclid=IwZXh0bgNhZW0CMTAAAR20AnWvJ_QjThD2fKxsXe-tuiEnNSTYXlBx-0wq1FFlbXpl9aRZnrjKRd0_aem_tbWw-LI6mYMdd1gJTAijyA
- 張翊,2024,〈探索新時代的新教育:黃應貴老師在清大人社的教學〉。頁16-24,收錄於張翊、楊釺玉、林子維編,《十期:黃應貴教授紀念專輯》。
- 張翊,2022,〈竹中只有卡其色?百年間竹中人的裝扮和自我表演〉。頁67-69,收錄於黃大展主編,《百年飛颺:國立新竹高中100週年特刊》,新竹:國立新竹高級中學。
- 張翊,2022,〈竹中學生與班聯會組織〉。頁240-242,收錄於黃大展主編,《百年飛颺:國立新竹高中100週年特刊》,新竹:國立新竹高級中學。
- 張翊,2022,〈多元性別:校園中的親密練習曲〉。頁252-254,收錄於黃大展主編,《百年飛颺:國立新竹高中100週年特刊》,新竹:國立新竹高級中學。
榮譽與獎助
其他
演講
- 張翊,2020,「如何研究當代台灣的親職實踐?彩虹媽媽的案例」清大社會所照顧社會學課堂演講,10月19日,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