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社會學(甲組)歷年碩士畢業論文

姓名 畢業年度 論文題目

指導教授

趙慧瑩 110 跟上集體的步伐?! ——中國頂尖大學的菁英生產 古明君
江偉豪 110 為什麼該這麼蹲? 深蹲爭議中的科學知識變遷 林宗德
鄭芮欣 109 照顧倫理的轉變:照顧管理如何影響家庭照顧者的實作與能動 林文蘭
廖子萱 109 2010年代台灣的地方文化行動: 青年在地團體的行動邏輯之分析 陳瑞樺
張曉偉 109 新媒體小組教會傳道效果之研究,以新生命小組為例 陳明祺
徐紹晉 109 照顧-親密關係中的性別:以罹患憂鬱症女性的男性照顧者為例 沈秀華
施姍安 109 回歸社會?以工作為復健的精神復健中心 洪意凌
李 俊 109 由生技高階人才養成歷程看台灣「生技之夢」:以RAISE計畫為例 鄭志鵬
呂鴻志 109 細節藏在天花板:台灣輕鋼架產業的發展與技術學習(1980s-2000s) 鄭志鵬
余承瑋 109 同性婚姻,誰來決定?《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立法過程及不同場域/行動者的行動邏輯 陳瑞樺
江欣怡 109 未竟的人權之路:樂生社群生活的遺產化實踐 古明君
譚曉雯 108 春晚小品中的性別與家庭 沈秀華
劉至謙 108 影響愛滋疫情的公民參與與性別培力因素(2000-2017) 林宗弘
祁先雄 108 制度化之痛:從勞權爭議看台灣NGO勞雇關係的形成 林宗弘
黄芳俞 109 面具人生:補教老師的教學實作 林文蘭
賴瑩珊 108 學習的艱難?—偏鄉原住民學生的學習文化與課後輔導 林文蘭
陳震遠 108 社會理性的建構與重構:新竹「我們要喝乾淨水行動聯盟」的運動軌跡 洪意凌
張 翊 108 成為彩虹媽媽: 彩虹愛家志工的社群性、理想親子關係與實踐 林文蘭
程天佑 107 地方政治研究的歷史轉向: 地方政治實踐邏輯與威權侍從學術典範的反身性回顧 陳瑞樺
彭正龍 107 農藝復興的可能─一個都市邊緣社區的行動研究 陳瑞樺
陳柏廷 107 看不見的半導體實驗室技術員: 科學研究中的兩種知識類型與其認識論政治 林宗德
柯廷諭 107 為什麼人們願意住進精神病院?一個基進權力取徑的分析 陳瑞樺
周 玲 107 台灣科技產業如何吸引印度人才與其在台生活經驗研究: 以新竹科學園區為例 方天賜
高文謙 107 21世紀以來中國同志影響性訴訟倡導研究 陳明祺
許恩恩 107 結盟、團結與分歧:變遷中的臺灣社運組織網絡(2012-2018) 吳介民
劉佳琪 107 志願性順服下的抗爭:高爾夫球場桿弟的限制與能動 謝國雄
周偉賢 106 社會資本與災後韌性: 九二一震後集合住宅重建之動員、組織與分歧 林宗弘
徐豪謙 106 從男同志按摩師的性/勞動看情/慾展演的內在矛盾張力 沈秀華
劉宇庭 106 回應產檢異常: 臺灣孕婦的行動策略與終止懷孕的「選擇」 施麗雯、林文蘭
蔣欣諭 106 文創作為一種小頭家的創業途徑:以范特喜微創文化為例 鄭志鵬
鄭萃文 106 從美工到設計師? 台灣平面設計工作的專業認同與形成路徑 吳泉源
謝德淵 106 建構台灣路跑市場的多樣性:以田中馬拉松為例 鄭志鵬
高懿伶 105 不可被治理?擺盪在公衛與關懷框架中的流浪動物 姚人多
張婧雯 105 成為越南學生:在台越南留學生的遷移與認同 沈秀華
梁元安 105 「我是H」:穿越在多重治理網絡間的行動和枷鎖 林文蘭
許家瑜 105 咖啡館之島:台灣獨立咖啡館的夢想、工作與文化 林文蘭
陳亮言 105 眾「身」起舞:臺灣舞蹈藝術工作者的生成與結構 林文蘭
陳詩瑩 105 「陸」過臺灣:來臺陸生的認同展演與形構 沈秀華
溫健民 105 競爭威權政體的社會分歧與動員:香港區議會選舉分析(2007-2015) 林宗弘
謝爾庭 105 創業救台灣:台灣創新創業文化體制的變遷 吳泉源
何孟樺 104 台灣民主化與沒有歷史的人 姚人多
徐蓓婕 104 法律夾縫中的同志家庭實踐 范雲、李丁讚
張淳森 104 碎裂時間:全球時空壓縮情境下台灣科技業工程師的日常生活 沈秀華
郭軒瑋 104 手搖茶王國的創新之路 吳泉源
陳竹君 104 誰的美好生活?—頂級百貨如何打造上層階級購物空間 沈秀華
黃品翊 104 男主外、女主內:竹科印度工程師家庭日常生活研究 沈秀華
黃捷昕 104 翻轉休閒的可能性:探討休閒社會性對工作創新的影響 吳泉源
楊淳卉 104 靠行與牌照─臺灣汽車貨運業中的生產工具與生產關係 謝國雄
楊湘琳 104 無微不「治」: 台灣高風險家庭的歷史、網絡部署與風險治理 姚人多
董昱 104 反璞玉運動的行動邏輯:當代竹北的發展民族誌 陳瑞樺
廖智怡 104 養育魯凱的孩子: Taromak的照顧網絡與母職實踐 沈秀華
劉榮盼 104 「自由經濟」在台灣的起源?重探《自由中國》雜誌的經濟論述 謝國雄
盧敬文 104 牡丹鄉衛生所醫護人員的工作世界 劉紹華、林文蘭
魏揚 104 太陽花盛開後回看躁動年代:青年社運行動者社群網絡的生成與實踐(2007-2016) 陳瑞樺
羅景賢 104 徵收神明:民間信仰與土地徵收的互動關係 姚人多
王安琪 103 從處理問題到防治風險:輔導體制的風險治理、助人專業與情緒勞動 林文蘭
王昱培 103 罪與罰:臺灣刑罰規範變遷的社會學初探 姚人多
李嘉艾 103 台灣媒體生產政治中的中國因素與獨裁者邏輯: 以C集團為例 林宗弘
沈牧樺 103 戰後臺灣天主教基層修會的勞工牧靈實踐: 以古尚潔與馬赫俊神父為核心的考察 陳瑞樺
林可師 103 傳統部落結構與當代社區組織的競合-阿里山鄒族達邦社區的考察 陳瑞樺
胡伯維 103 群聚效應:教育城鄉差距的根源、變遷與軌跡 林宗弘
徐珮瑄 103 合歡山松雪樓派遣員工薪資爭議:一個田野民族誌的考察 姚人多
浦 南 103 阿薩姆地區尼泊爾移民的跨文化認同形成 方天賜
曹君華 103 出口如何轉內銷?以三義的木雕產業轉型為例 鄭志鵬
許靜文 103 政黨輪替與文化價值的爭奪: 以「搶救國文教育聯盟」與高中國文教育爭議為例 李丁讚、汪宏倫
彭昱 103 「我活半個人」:舊金山灣區台灣小留學生的移民生活與社會認同 沈秀華
劉官維 103 獨立音樂是什麼: 獨立音樂認同界線的生產與游移 陳瑞樺
蘇子翔 103 臺灣日治時期的族群治理 姚人多
李宗俊 102 疏離的地方-大溪文史保存模式的文化認同與社區動員之困境及省思 李丁讚
洪梓恩 102 保全在台灣─都市社會中的信任與使用者詮釋 古明君
陳誼珊 102 從藝術下鄉到文化運動: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的意義形塑與民眾參與 陳瑞樺
蔡沛廷 102 台灣牙科醫療執業人員的專業化變遷 吳泉源、吳嘉苓
謝嘉心 102 「做師傅就好」:港都黑手師傅的生命、工作與社會流動 林文蘭
簡惠茹 102 幼有所托? 機構式幼兒照顧工作的商品化和運作邏輯 林文蘭
涂曉蝶 102 扭曲的學生,變調的勞工:檢視台灣美髮建教合作制度 , 1953-2013 。 謝國雄
江承軒 101 台灣菸害治理機制的形成 姚人多
吳沛憶 101 挑戰發展主義霸權:國光石化爭議研究 謝國雄
林群賀 101 日治時期台灣民主概念的初步考察1920-1935 姚人多
姚景純 101 不示弱的肝:工程師過勞死的實驗室起源 謝國雄
張以忠 101 台灣非暴力抗爭的歷史考察 陳瑞樺
黃文璽 101 園區迷思:新竹世博台灣館產創園區的政策過程分析 古明君
蔡宜文 101 台灣異性戀男女青春羅曼史的性別分析 沈秀華
聶孝如 101 戰後台灣國民基礎教育中的藝術圖譜 -國小美術教科書的分析 陳瑞樺
王俐文 100 跨境者人口分類與流動治理:國際機場入境管制分析 古明君
江順楠 100 當代台灣社會健康飲食知識初探 李丁讚
沈姵君 100 入戲成局:女性同性伴侶與原生家庭之間的關係與互動 沈秀華
林韋伶 100 信賴、秘密與價值:跑單幫的交易地理 王志弘、古明君
鄭功杰 100 港台八零年代以來華語電影之製作趨勢與未來展望 宋文理、張維安
王紹霖 99 從南庄的後巷到商店街 - 誰的桂花巷 吳泉源
王筱玟 99 What if She is an Engineer?工程職場性別政治之初探 沈秀華
史旻玠 99 從音符到聲音 -以系統理論觀察機械複製時代的音樂作品 魯貴顯、張維安
李佳穎 99 套裝的死亡旅程通往何方?當代臺灣死亡儀式商品化研究 陳瑞樺
杜欣霏 99 山寨機的技術與政治 吳泉源
林名哲 99 邊界之外,牢籠之中:科技業工程師的流動與主體建構 謝國雄
翁書偉 99 替代能源的榮耀與哀愁:從瓦斯車在台灣的困境談科技的政治鑲嵌 吳泉源
高子壹 99 在「家」與「教」之間:家教關係中的劃界與再生產 沈秀華
張銘芳 99 慈心倫理與有機精神─台灣有機農業運動中的佛教文化內涵 陳瑞樺
許文蕙 99 台北國際藝術村:藝術世界的生產網絡研究 古明君
許惠捷 99 北埔在地客家認同的浮現與轉化 陳瑞樺
陳俊求 99 工作中的輩份關係-依蓮護理站的學姊學妹制 古明君
陳奐宇 99 Ways of Doing:關於台灣慢性腎臟病整體照護醫療實作的考察 林文源、李丁讚
陳家銘 99 微網誌上的溝通互動與人際關係 - 以Plurk為例 陳瑞樺
曾柏嘉 99 「看見」技術:台灣盲人棒球的社會技術動員與軌跡 林文源、李丁讚
黃令名 99 通往「現代」的曲折軌道:台北捷運誕生史與捷運科技生活形式 吳泉源
廖婉余 99 從聖物到玩物-「去神聖化」與「再神聖化」歷程: 以「好神公仔」為例 宋文里、李丁讚
謝詩 99 競技運動員的生產、訓練生活和團體文化-甲組射箭運動隊的民族誌研究 陳明祺
魏妤庭 99 愛情的公共論述:從報紙的「愛情專欄」談起 宋文里、張維安
李立偉 98 台灣民族認同的日常形構:以中國商品的治理與反消費為例 姚人多
周幃羿 98 垂直式大廈社區的形成與運作—論所有權與社區凝聚性質的轉變 謝國雄
周逸民 98 電影、企業與國家:電影產業中的政府干預 姚人多
胡紫寧 98 疏離的現代建築腳本下:台灣附加物的生成與演變 吳泉源
陳博洲 98 亂中有序的一盤散沙:看球也玩球的台灣棒球民眾文化 謝國雄
蔣昕 98 臉書上的一張臉譜:社交網站上的劃界與展演 林鶴玲、張維安
李偉誠 97 A Tale of Two World: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與戰後台灣民族主義 沈秀華
林意淳 97 競逐人權?--國家與律師專業團體共謀下的公設辯護人制度 姚人多、賴曉黎
張志宇 97 西方公共領域發展的社會想像根源--Charles Taylor的觀點 王崇名、張維安
張敦為 97 Norbert Elias 的文明理論——文明化、個體化、知識化的形態與過程 鄭志成、張維安
陳泰尹 97 民主化後的台灣地方派系:以嘉義縣林派為例 姚人多
彭嘉麗 97 佛教青年之宗教獻身與消費文化--以台灣慈濟、佛光山為例 黃倩玉、李丁讚
黃愷橙 97 成「家」立「業」之後:退休父親的父職實踐與性別認同 沈秀華
蔡虹音 97 網路合購是一個系統嗎?:以PTT合購板為例 李丁讚
鄭筑羚 97 當國家遇見市場:以公部門的勞動派遣為例 吳泉源
蕭伶伃 97 走進「白色家庭」 : 一九五 O 年代政治受難者家屬生命歷程探究 姚人多
賴維倫 97 (對)身體論述的觀察 宋文里
韓采燕 97 性別化的實驗室:陽剛氣質與科技實作 沈秀華、林文源
王啟仲 96 遙望十字街頭:論台灣搖滾樂場景中吉他技藝的養成與轉化 宋文里
余若珊 96 實踐者的現身:講一個家庭計畫工作者的故事 姚人多
呂嘉鴻 96 性別與國家 : 當代台灣婦女運動的性論述 ,1987-1999 周碧娥
宋玉雯 96 「良婦╱娼婦」間的可能性:酒家小姐的記憶與身分轉換 姚人多
李佩穎 96 我們賴以生存的「戲」:試論歌仔戲圈的國家經驗 謝國雄
李岳穎 96 「做身體」:中醫診間的現實產生過程 吳嘉苓、姚人多
李怡慧 96 公共性、文化生產與社會實作:以公共電視的音樂節目為例 姚人多、何東洪
邱淑芬 96 有氧舞蹈教室場域中,女性身體意象的建構-以新竹市有氧舞蹈教室為例 周碧娥
洪薇嵐 96 護理工作中的情緒實作 林文源、李丁讚
張晉文 96 分工與共治:男同志家庭的家務分工與家務創造 宋文里、李丁讚
張譽馨 96 從被納入到被聽見:由審議會議看青年女性的公共參與 范雲、周碧娥
張歆宜 96 真實或虛構?:中國籍配偶的「虛偽結婚」跨界行動記述 姚人多
陳怡帆 96 個人風格的追尋(身體的風格化歷程)——以美髮行為討論日常生活美學實踐 李丁讚
楊鎮宇 96 教師工會運動與人本教育基金會的體罰論述:從批判教育學觀點的反思 宋文里
蔡宜紋 96 克難城市:戰後台灣都市規劃視野的反省 黃樹仁、李丁讚
朱華瑄 95 從部落格的物質形式看部落客的自我技藝實作 林文源、張維安
余靜華 95 歷史敘事、認同建構與政治能動──以台灣 1970 年代非武力抗日運動史探討為例 蕭阿勤、李丁讚
吳偉立 95 圓夢捷徑?--連鎖加盟制度中的創業、「資本」,與台灣資本主義 謝國雄
周群英 95 當代東方的自我展示-以古裝╱動作電影為例 李丁讚
林吉洋 95 敘事與行動:台灣客家認同的形成 張維安、蕭阿勤
金天立 95 菲律賓社群的形成 李丁讚、宋文里
許圳文 95 現代理性化困境的可能出路:「法輪大法(法輪功)修煉方案」之探討 宋文里
葉虹靈 95 異端的生存之道—台灣另類有機農業生產者的實作策略 李丁讚、賴曉黎
趙珮伶 95 府城都市意象的文化再現與空間實踐:以孔廟文化園區為例 王志弘 李丁讚
蔡孟哲 95 哥弟麻煩(Ge-Di Trouble)?台灣男同志情慾類型學初探 宋文里
蔡明傑 95 醫療企業化的歷史進程:組織變遷與醫管的制度化 姚人多
鄭玗懷 95 生命成熟的尋求:女性生命後期的關懷倫理 宋文里
謝政育 95 「心理學」的社會再現:在台灣的初探 宋文里
王秀萍 94 聚散相依:試析“店/家”生成與功能分化的時代變遷 李丁讚
李鎮邦 94 鑲嵌與自主性:台灣社區大學運動的發展模式與行動邏輯 李丁讚
林子新 94 檳榔島:敘事、品味與儀式性的分析 張維安
林偉華 94 『恢復傳統』還是『馴化傳統』:「基督宗教做為細道邦部落與司馬限部落泰雅族人生活實踐」的反思 李丁讚
邱伊翎 94 一個也不能少:台灣愛滋篩檢的風險治理 李丁讚
陳歆怡 94 監獄或家?台灣痲瘋病患者的隔離生涯與自我重建 李丁讚
馮瓊瑩 94 展示「統治時間」:日據時代「始政週年記念博覽會」的治理技術 姚人多
鄭澤文 94 長官公署為何失敗 ? 以 1945-1947 年的糧食政策為例 吳介民
蕭信彬 94 共識的形成或想像的限縮?----關於社會問題「社工化」的專業社會學考察 吳泉源
簡郁芳 94 欲拒還迎的全球化:台灣兒童英語補習市場的發展歷程 吳泉源
李玉婷 93 既私密又公開的柔順身體—女性穿著胸罩的教導實踐 李丁讚
沈書萱 93 階級品味的公共對話過程:以天母棒球場開放職棒爭議為例 李丁讚
周俊男 93 從生產面探討台灣空屋現象的形成 吳泉源 、黃春興
連詩雅 93 生命商品化的勞動體制─台灣壽險業的銷售勞動研究 謝國雄 、吳泉源
陳竹儀 93 喧囂中的對話與凝視:迷經驗的再現 宋文里
陳玟瑾 93 具體的藝術:一則人體模特兒的現象書寫 宋文里
陳晉煦 93 神轎—試析林合成的宗教與政治 吳介民
曾鈺琪 93 逃不開的人情關係網絡?--從客家婦女的志願性服務工作探討社區參與和區社溝通中的社會資本與人情關係網絡 李丁讚 、黃倩玉
葉國豪 93 政治機會結構與社會運動:香港解殖後的轉變 吳介民
盧悅文 93 叫一聲娘字怎堪?長老教會牧師娘的身份認同 周碧娥
蕭伶玲 93 朋友(bein-yu)的社會學研究---以野台歌仔戲的觀演關係為例 李丁讚 、趙彥寧
顏詩怡 93 女性抽菸行為的性別實作(doing gender) 周碧娥
鐘惠玲 93 從台式分紅配股制看台灣電子業變遷 吳泉源
 徐崇嵐 92 「鄉土」如何論戰?一個場域與權力的分析 張茂桂
冷尚書 92 戰士與俠的自我╲文本:社會運動存有論的一種初步嘗試 宋文里
李曜安 92 兒童與青少年的媒體使用經驗---在網路出現之後 張維安
汪小玲 92 從規訓權力關係看中途學校的實踐 宋文里
林盈秀 92 減肥的身體的我---歷史與性別的觀點 雷祥麟 、宋文里
翁英欽 92 清水溝重建工作的自身俗民誌--一場觀照中的主體化歷程 宋文里
張菀真 92 台灣婦運的外遇與婚姻論述---以通姦除罪化議題為例(12003001-2003) 周碧娥
彭桂枝 92 女人與工作:一群客家農村中年女工的工作經驗 周碧娥
游任道 92 轉譯的政治學:論 Latour「描述」的技藝 張維安
劉詩彥 92 台灣近代身體史觀的轉變初探(1949―2003)―以浴室的誕生與轉折談公私領域的分化 李丁讚 教授
沈倖如 91 天堂之梯?----台越跨國商品化婚姻中的權力與抵抗 吳介民
林怡君 91 Becoming women workers--高職女學生養成過程初探 周碧娥
林奎佑 91 電玩---慾望與機器的共生體 宋文里
林淑惠 91 自保與合作:屏東農民的兩種生存策略 吳介民
高瑜 91 神力的展演:台灣基督教安提阿中央教會的個案研究 宋文里
張毅欽 91 從林合社區看台灣公民社會發展的困境與契機 李丁讚
梁秋虹 91 社會的下半身 試論日本殖民時期的性治理 李丁讚 教授
許雅淑 91 錯置的自由─台灣金融弊案的社會學意義 吳泉源
陳仲偉 91 文化產業全球化的發展模式---以日本動漫畫產業為例 張維安 、王崇名
陳馥瑋 91 說一個剝皮寮的故事─分析崩解的都市保存論述 吳介民
黃震昇 91 被動綜合與單╱多設定:舒茲現象社會學意識界域的探討 張維安
賴明歆 91 網際網路的權力分析 張維安
王浩滄 90 技術發展、制度安排:台灣科技產業的發展困境,以掃描器為例 吳泉源
吳仁鴻 90 社區大學的公民社會實踐--以文山社區大學為例 李丁讚
李宜芳 90 關係與連結-- IF態的提出:由電子市集為例分析網路新工具的社會學意義 張維安
林郁曄 90 大學與社會的新契約─產學關係的制度變遷 吳泉源
孫銘燐 90 誰的馬告檜木國家公園----從抗爭符碼運用到在地參與認同? 吳介民
孫鴻業 90 污名、自我、與歷史:台灣外省人第二代的身份與認同 蕭阿勤 、吳介民
張瓊霞 90 再探電子花車:矛盾•仰望•現代性 宋文里
許秀珮 90 羅曼史小說:女人寫給女人的書 周碧娥
陳孟瑜 90 解構鄰避現象:反焚化爐運動中的科技與民主 吳泉源
陳雅雯 90 非營利組織的女性工作者--以兩個基金會為例 周碧娥
葉容汝 90 民主德行教育的內涵--從得勝者事工的教育方案談起 宋文里
潘幸玫 90 學校評量系統、知識類別與社會階層繁衍:台灣中部一所國小個案 謝國雄、吳泉源
賴麗芳 90 建築師證照制與借牌文化 張維安 、葉啟政 、羅時瑋
謝佩珍 90 在地觀點:鹿谷鄉瑞峰三村聚落的災後重建 宋文里
王佩芬 89 重新說故事--子宮頸抹片檢查 周碧娥 、林淑蓉
周雅淳 89 不止是受害者——性暴力創傷經驗與自我重建 周碧娥
洪鳳偉 89 追憶似水年華--一個看戲的人在藝術場域中的立場與實踐 宋文里
唐瑛蔓 89 「我把我的靈魂賣給了工作」--竹科半導體產業工程師生活風格探討 李丁讚
張高傑 89 美濃反水庫運動中的技術政治 吳泉源
張馨文 89 尿療法:Going along or Going through ? 宋文里
陳銘真 89 舒活或束縛?網路SOHO族的社會經濟分析 張維安
蔡宜剛 89 搖滾樂在台灣之可能與不可能 宋文里
鄭婉琪 89 政治控制、教育管制與升學主義: 歷史社會學的詮釋 李丁讚
羅美惠 89 土地去管制化的政治經濟學-以2001年代農地釋出政策與農發條例修正案為例 吳泉源
石育苑 88 政治轉型下的電信民營化政治學 吳泉源
周易正 88 韋伯與佛洛伊德的「中立性」─ 知識傳遞的倫理 宋文里
洪士峰 88 因「物」稱「信」:典當業存在的基礎 張維安 、吳泉源
張力可 88 台灣棒球與認同:一個運動社會學的分析 張維安
張盈崑 88 性別迷思~從批判教育學的抗拒觀點論教科書意識形態再生產的問題 宋文里
許幼如 88 多重關係:從女同志觀點作的愛情社會學研究 宋文里
陳佳誼 88 ”大隘”的前世今生--比較賽夏與客家的歷史記憶與遺忘 張茂桂 、李丁讚
陳迪暉 88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與反對運動 --- 一個歷史比較分析 張維安
黃順星 88 社區的誕生:對社區總體營造的知識社會學分析 張維安
蔡郁崇 88 政府採購的雙元性-採購弊案的制度性起源 吳泉源
鄭禮忠 88 「唯經濟論謬誤」扭曲下的收視戶抗爭:1999年台北市有線電視費率爭議的道德經濟分析 鄭陸霖 、吳泉源
蕭亞譚 88 發現家鄉:新興民族認同中的社區運動 吳乃德 、張維安 
林宗弘 87 台灣國營事業勞動過程的歷史變遷--以台電公司為案例的分析 柯志明 、吳泉源
程建壬 87 社會運動的法制化--以「反雛妓運動」為例 張茂桂
葉桑如 87 逾越或是鞏固?--台北地區女性計程車司機的個案研究 周碧娥
蕭旭智 87 從實體到關係—Pierre Bourdieu之實作理論 張維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