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逸駿

陶逸駿

職稱:助理教授
電話:03-5715131 分機 62225
Email: tao at mx.nthu.edu.tw
研究領域:當代中國社會治理、制度與組織


現職

  •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2019年8月-)
  • 國立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執行委員、學術委員(2019年11月-)
  •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研究學程召集人(2022年2月-)
  • 國立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當代中國研究通訊》副主編(2023年6月-)
  • 國立清華大學華語文碩士學位學程委員(2023年8月-)

經歷

  •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訪問學人(2024年7月-12月)
  •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講師(專任助理教授)(2016年9月-2019年7月)
  •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理論在職博士後研究員(2017年1月-2019年7月)
  • 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約聘助理(2010年10月-2013年8月)
  •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助理(2009年9月-2010年6月)

學歷

  •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
  • 北京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博士
  •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中國研究學程碩士
  • 國立清華大學經濟學學士

主要發表

期刊論文

〈黨家體制:當代中國政權的收放邏輯〉(審稿中)

〈中國「社會治理」全控化:東北T區案例〉(審稿中)

〈當代中國「社會治理」:從機制類型到體制結構〉,《政治科學論叢》,第96期,2023年6月。(唯一作者)(TSSCI)

〈新冠疫情下的中國「舉國體制」制度秩序〉,《思想》,第44期,2022年1月。(唯一作者)

〈環境事件中的體制護租:太湖藍藻治理實踐與河長制的背景〉,《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57卷第2期,2018年3月。(第一作者)(CSSCI)

〈地權社群與地方體制能力:理解中國大陸農村徵地衝突〉,《中國大陸研究》,第58卷第4期,2015年12月。(唯一作者)(TSSCI)

〈從自治到動員:日據時期台灣農民運動的社會基礎〉,《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54卷第4期,2015年7月。(第一作者)(CSSCI)

〈上海市住房改革雙軌制以及併軌政策:經濟改革下的產權變動〉,《中國大陸研究》,第51卷第4期,2008年12月。(第三作者)(TSSCI)

專書論文

“Contention and Inclusion of a Grassroots Community: Conflict Over Rural Land Requisition in Nanhai, Guangdong,” in Evolutionary Governance In China: State-society Relations Under Authoritarianism, eds. by Szu-chien Hsu, Kellee S. Tsai and Chun-chih Chang,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21, pp.129-156. [中譯版:〈基層社群的抗爭與吸納:廣東南海的徵地衝突〉,載於徐斯儉、蔡欣怡、張鈞智主編,李宗義譯,《威權演化論:中國如何治理?國家與社會如何維持動態關係?》,新北市:左岸出版,2023年,第169-202頁。(唯一作者)]

“The Future of Democratization in China and the Taiwan Experience”, in Strategic and Geopolitical Issues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eds. by Martin Riegl and Jakub Landovský,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2013, pp.271-289. (2nd author)

寫作中論文

〈產業扶貧的組織機制:西北J縣的包組聯戶〉

〈悼念中國村民自治:體制脈絡中的一個江西宗族大村〉

主要會議

陶逸駿〈村治行政化與親近性的調適技術〉,《「中國地方政府」課程建設研討會》,北京: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2023年7月。

陶逸駿〈黨家體制:當代中國治理邏輯的承續與變遷〉,《Aspects of Politics in Contemporary Sinophone World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20年8月。

陶逸駿〈老工業基地的規制滲透治理機制:東北T區實踐〉,《第二屆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國家治理深度論壇》,上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2018年5月。

陶逸駿〈市場結構轉型中的社會治理:四種機制類型〉,《首屆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國家治理深度論壇》,北京: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2017年5月。

陶逸駿〈適應性的代價──中國治權轉移機制的內在邏輯〉,《「公共治理的新課題:對話與契機」學術工作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2017年1月。

陶逸駿〈治權型國家──基層社會治理的背景與局限〉,《「中國政治研究:田野與理論」研討會》,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2016年11月。

陶逸駿〈從屬型協商社會治理──陜西江縣案例〉,《第十二屆國際研究生「當代中國」研討班》,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2016年1月。

陶逸駿〈市場化轉型中的社會治理機制類型〉,《第三屆台達電兩岸交流學術研討會》,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2015年11月。

陶逸駿〈護租型體制──太湖藍藻危機與環境治理邏輯〉,《第二屆環境治理和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4年11月。

Chao, Yung-mau, Ting-jieh Wang and Yi-chun Tao, “Deliberation as an art of government: comparisons of Taiwan and China”, Workshop of Deliberative Governance in East Asia, Leiden University, Netherlands, 26 June 2014.

陶逸駿〈政權滲透下的產權與公共性──日據時期臺灣農民運動的起源、衰落與遺緒〉,《2013年全國政治學博士生論壇》,上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2013年12月。

陶逸駿〈經濟發展下的產權衝突──中國農村徵地抗爭案例研究〉,《2010中國研究年會──從轉型到轉向:中國研究的比較觀點》,台北:國立政治大學,2010年12月。

劉瑞華、陶逸駿〈上海市商品住房雙軌制以及併軌政策:經濟改革下的產權變動〉,《第六屆全國實證經濟學論文研討會》,高雄:國立高雄大學,2005年5月。

其他著作

陶逸駿〈「白紙運動」專題引言〉,《當代中國研究通訊》,第34期,2023年6月。

參與撰寫教材:景躍進、張小勁主編《政治學原理(第三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

趙永茂、陶逸駿〈環境治理與國家社會的互動──從太湖藍藻事件「河長制」談起〉,《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訊》,第八卷第四期(總第29期),2013年冬。

陶逸駿〈田野、想像與志業〉,《當代中國研究通訊》,第18期,2012年8月。

陶逸駿〈變動、僵固與失衡:由政企關係與民工貧農看起〉,《當代中國研究通訊》,第6期,2006年7月。


研究項目

  •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61批面上資助《城鄉社會治理的格局背景與機制類型》(編號:2017M611480)。
  • 中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華東師範大學2017年度青年預研究項目《城鄉基層治理的社會基礎與機制研究》(編號:2017ECNU-YYJ033)。

獎項

  • 國立清華大學優良研究學者獎勵(2023年)
  • 國立清華大學獎勵新聘特殊優秀人才(2019年)
  • 科技部人文社科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獎學金(社會學門)(2015年)
  • 中國「全國政治學博士生論壇」(中國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規劃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辦,復旦大學承辦)論文二等獎(2013年12月)
  • 國立政治大學「兩岸暨國際精英蹲點研究生研習營」獎學金(2013年)
  •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獎學金(2012年)
  • 芝加哥大學北京中心第二屆中國政治社會學講習班獎學金(2012年)
  •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宋高榮紀念獎學金(2006年)
  • 國科會大專生專題研究計劃補助(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