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清大社會所logo

關於我們

簡史

本所前身為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於 1998 年分為社會學研究所與人類學研究所。

本所發展的歷史,就是追求下面目標的發展史:

一、 培養貼近台灣社會脈動、具有深刻分析與批判能力的社會學研究人才 
二、 培育具有社會學素養、可以在各行各業做出貢獻的人才


目標

清華大學社會研究所的目標有二:

一、培養貼近台灣社會脈動、具有深刻分析與批判能力的社會學研究人才。
二、培育具有社會學素養、可以在各行各業做出貢獻的人才。

為了達成這兩個目標,本所的學生必須培養的核心能力:

一、提問的能力:對社會現象提出深刻的問題。
二、回答的能力:提出各種研究設計、蒐集與創造各種材料來回答提問。
三、實踐的能力:找出研究的發現在具體場域中的意涵。


課程設計

為了培養以上三種核心能力。本所嚴謹地設計了具有創意的課程,其基本的精神如下:

一、深化學科基礎訓練。

二、醞釀在地的關懷與問題意識。

三、培養歷史意識。

四、熟悉台灣以外的「第二社會」,培養比較的視野。

五、結合學術與生命。

由此而來的課程與預期成效如下表:

教育目標

課程設計                          

預計的成效
深湛的學術素養

「社會分析基本著作」                                                     

1 透過具體的的基本著作,達到理論與方法合一的訓練。

2 熟悉近代西方社會形成的歷史,藉以將現代西方社會學加以定位。

3 熟悉形塑現代世界的三大力量:資本主義、現代國家與基督宗教。

具有在地關懷與歷史視野的問題意識

1 各項課程選修

2 研究實作      

培養對台灣社會脈動的敏銳度、分析能力、與社會實踐的切入點。  

研究生實際進行一項具體的研究。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掌握台灣社會特有的問題。

比較的觀點

1.「中國研究」                   

2.「中國研究工作坊」     

熟悉另一個社會,當作與台灣做比較的對象。

凸顯台灣社會的特殊性。

學術與社會的連結與對話                                              

1.「社會學方法論」     

2.「清華社會學」系列演講             

在老師的帶領下,研究生從做中學,發展出結合社會學知識與研究實作的能力。

邀請本所老師以及畢業校友,分享老師們結合學術與生命的知識傳記,或是校友們生涯發展與台灣社會的連結與對話。讓學生從生命經驗中汲取研究養分。

因此,本所的必修課程包括了:

一、「社會分析基本著作」。

二、「社會學方法論」。


在此基礎上,依據本所師資專長,分別開授五個分支領域的導論與專題,分別是:

 

一、經濟社會學。

二、政治社會學。

三、性別社會學。

四、文化社會學。

五、科技、醫療與社會。

本所與中研院合辦之「中國研究學程」(乙組),以社會學的觀點來探究當代中國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並將其當作與台灣做比較的第二社會,藉以同時達到兩個目的:開創出具有台灣特色的中國研究,以及凸顯台灣社會的特色。


典範的實驗室

此外,本所也試圖透過跨領域研究來開創新典範。本所鼓勵師生合作共同探索新的研究議題,相互支持與公開討論的氛圍是本所在研究與教學上的磐石與珍貴的資產。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是一個小而美、具有創意與活力的教研機構。多年來一直走在學術前沿,帶動國內「性別研究」、「台灣研究」、「文化研究」、 「科技與社會」與「當代中國研究」等新興領域的發展。透過各種合作的方式,包括合聘、兼任、互相承認學分等不同方式,與中研院、台大、台北大學、政治大學、東海大學等教研機構合作。本所自由開放,揚棄本位主義,是國內社會學理想的學習場域。